多数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已“更新换代”
· 2013-01-24 09:21:07 2900 次浏览
摘要:  从今年1月1日起,《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全面实施,通则要求市面上销售的饮料、速冻食品、饼干等预包装食品必须标明核心营养素的含量、能量含量值,以及它们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不标注营养成分的
   从今年1月1日起,《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全面实施,通则要求市面上销售的饮料、速冻食品、饼干等预包装食品必须标明“核心营养素”的含量、能量含量值,以及它们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不标注营养成分的将被视为不合格产品。如今,通则正式实施已近一个月,市场上的情况又是如何?
  
多数产品“亮证上岗”

所谓的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通俗地说,就是指已经包装好不需要再加工、以包装容器为单个商品直接出售的食品。拥有最多预包装食品的地方,自然非超市莫属。

日前,记者走访了多家大型超市发现,饼干、碳酸饮料、膨化食品、牛奶等绝大多数预包装食品都在其包装上明确标注了“营养成分表”。在大润发超市的酸奶冷藏柜,记者随手拿起了一款红枣酸奶,只见其营养成分表上清楚标明了每100克所含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和钙等的含量(专业上称作“4+1”),及其不同的营养素参考值百分比。

在一些婴儿食品的外包装上,营养成分表显得格外详细。除了上面提到的“4+1”元素外,更详细地标注了矿物质、维生素等的含量。“婴儿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宝宝的营养摄入是家长最关心的,所以大多数家长在选购时都会很注意看营养成分表上的含量,然后再进行购买。如果商家在这方面做不到位,产品销量自然也不好。”沃尔玛奶粉专柜的促销人员笑着告诉记者。

当然,并非所有的食品都需要“自报家门”。根据《通则》,生鲜蔬菜、水果、生鱼、木耳、蘑菇、现制现售食品、调味品、茶叶、食用淀粉等不包括在预包装食品范围内,酒类、饮用矿泉水及其他饮用水等可不使用食品营养标签。

消费者理解“云里雾里”

据了解,《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国标出台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指导部分特殊体质(肥胖、高血压等)的消费者正确、科学地选购和食用。但记者采访却发现,虽然部分市民已经开始关注营养标签,但是大多数消费者表示对成分表上的数据并不理解。

“这些词语感觉太专业了,有中文有英文,密密麻麻小小的字,实在不理解。”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虽然这些营养成分平时都听说过,但具体是什么,有什么功效,每天人体需要摄入多少,她却不太明白,“老人家小毛病多,对食品的要求也更高,既然要注明成分,就应该更通俗易懂,让大多数老百姓都能看懂。”

记者又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大多数人表示看不懂,少数看得懂的,对其也是一知半解。更有不少消费者坦言,买食品一般选生产日期近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多少自己并不关心。

专家教您看懂营养标签

那么,到底要怎样用营养标签来指导饮食呢?业内人士支招,就是看营养素参考值即NRV,100%是人体一天的总需求量。“以瓜子为例,每100克瓜子蛋白质NRV为37%,那么吃100克瓜子就可以提供我们每日蛋白质总需求量的37%。同理得出,吃100克瓜子可以提供每日脂肪总需求量的97%,每日钠总需求量的149%。由此得出,这是一种高脂肪高盐食品,选择应慎重,吃的时候要把握好量。”

根据营养标签,不同类型的人还可根据身体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食品,比如想要控制体重的人,要对比每100克不同食品中脂肪、能量的含量,哪个低就买哪个;孩子、孕产妇需要营养,可以选择蛋白质、能量高一点的;老人选择食品要注意蛋白质含量适量就好;高血压、高血脂患者,要尽量选择低钠、脂肪少的食品;糖尿病患者要选低糖或无糖食品。



收藏(0)
分享到
评论()
在线留言
姓名
电话
留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