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树到纸,探寻“降碳增质 点绿成金”的门道
斯道拉恩索 · 2022-11-07 15:53:25 · 业内 · 1239 次浏览
摘要:“碳足迹”主要是指在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总量。通过对碳足迹的分析,可以了解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过程,衡量一家企业的“碳耗用量”。

中国古人智慧,早已了然“风过留声,雁过留痕”的道理。正如人类每一天的生产和生活,也会在地球上留下无形的“碳足迹”。


“碳足迹”主要是指在人类活动所排放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总量。通过对碳足迹的分析,可以了解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过程,衡量一家企业的“碳耗用量”。



减碳,是一个全球命题


2020年,中国提出了自己的碳排放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由此成为中国的长期国策之一。




碳达峰(Emission peak):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


碳中和(Carbon neutrality):指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碳的“净零排放”。


电力、石油、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国内民用航空和造纸是中国首批被纳入碳交易的八大行业。企业如果拥有更低碳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并且能够并能打造出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碳足迹更少的产品,就会成为另一种强大的绿色竞争力。



作为集团在亚洲最大的投资项目,斯道拉恩索北海工厂在建厂之初就采用了极为最先进的环保设施和节能技术。开机投产6年多来,工厂根据运营情况新增了多项关于脱碳和环境保护的本土化措施,不断寻求持续转向低碳排放的替代能源,不断降低所使用生产过程中因消耗的电、热和燃料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斯道拉恩索北海工厂于2019年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工厂”的称号,这也是对工厂在力行减碳方面行动效果的高度认可。



应对减碳难题,斯道拉恩索如何“见招拆招”


减碳的雄心壮志


北海工厂制定了自己的减碳路线图:以2019年为基准年,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50%;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或碳净值为正的目标。


森林为本


可持续生长的森林是重要的“碳汇”资源,它可以提供可再生和可循环的原材料,具有积极的气候影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私有森林所有者之一,斯道拉恩索每年在北欧的森林中种植大约5000万棵树苗。在中国,斯道拉恩索近10年来年均在广西种下1000万棵树,所经营的75,000公顷林地每年能吸收约50万吨二氧化碳。



逐渐替代化石燃料


从2016年投产至今,北海工厂不断提升生物质和其他非化石燃料的使用占比。通过使用生物质燃料破碎机,获得了更多的生物质燃料,废纸、纸边、树皮、木屑等均可经过动力锅炉转化为可利用的热能,这一举措帮助北海工厂每年节省了约5000吨标煤。



使用更多清洁的替代能源


核能:自2019年起,工厂与核能供应商签订了长期供应合同。


太阳能:2018年,工厂建成一座装机容量为40KWp的太阳能发电试验站,并计划在2023年追加建设更大规模的屋顶光伏发电设施,将光伏发电量提升50倍。



科技为减碳“添翼”


关于磁悬浮,最为大家熟知的也许是高速磁悬浮列车,其实这种技术也已经被用于减碳,例如在污废水处理和节能领域,一种新型风机通过采用磁悬浮轴承来大幅度降低工作过程中的摩擦,从而显著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2022年9月,北海工厂就安装了一台300KW的磁悬浮风机替代两台传统的罗茨风机,不仅提升了污水处理能力,每年还能节电70多万度。



节能+降耗+提效=减碳


直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产生的碳排放量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提高能源效率。通过持续的工艺和流程优化,北海工厂吨纸产品的电耗已经连续5年保持下降,这意味着碳排放也因此而大大减少。相比2019年,北海厂在2021年的单位产品碳排放下降了19.8%。



不断优化纸板产品


通过产品研发和技术改造,北海工厂的绿色可再生纸板产品可在消耗更少原材料的情况下,达到同等品质。对环境来说,包材重量的减轻意味着减少了对资源的消耗,还降低了储运过程中的碳排放。


可持续管理的森林作为碳汇具有积极的气候影响,并为生产优质可循环包装产品提供一致的可再生材料,与社会对“替塑”和绿色可持续新材料、新应用的呼吁产生了共鸣。而包装技术研发、产品和工艺流程创新对于降碳也大有可为。脱碳的承诺任重而道远,为积极响应中国的“双碳”目标和行动,斯道拉恩索在中国的所有业务单元都在踊跃参与能源转型、低碳技术创新、及低碳供应链的赛道,用实践将“点绿成金”转换成可触及的未来。

收藏(0)
分享到
评论()
在线留言
姓名
电话
留言内容